我與Canyon ultimate cf sl的四年紀錄
回到四年前的11月,是我與Canyon ultimate cf sl開始在一起的日子。
我剛進入社會工作的第一年就用自已的薪水買了一萬多元的公路車,也因為什麼都不懂,身邊也沒人在騎車,那時不知道是測量方式有誤,後來發現買到了台尺寸不太適合自已的車。
但也默默的騎了五年,那時的我雖然喜歡騎車,但也僅止於偶爾假日騎騎。就像一般入門的車友一樣,也從河濱開始轉移到山路騎乘。
第二台車是發現車架尺寸不合,加上自已覺得單車這項運動我已經騎好幾年了,也應該會持續下去,那就決定買台新車,就這樣我決定那時很紅的空力車Giant propel。
殊不知第二台車大約只騎一年半,這次更短的週期讓我又想升級...
不過考量這級距的升級,不如直接換台新車可能還比較划算。

在Propel快速賣出的情況下,我自然開始物色新車。
這時的預算也再拉高,就在所有當時的國內外品牌看過一輪時,我突然發現一家只在網路上販售的德國自行車品牌「Canyon」。
一見鐘情的Ultimate爬坡車,便是我第三台的公路車。
而且我在碟煞還不夠普及的時期,在沒做太多功課大膽了選擇了碟煞公路車。
當然,那時買車有一個考量點是"單車日本縱貫"的計畫,而碟煞也能碟煞提供較好的煞車性能,長天數的旅行,氣候天氣都是我考量的因素。

人生的第一台單車


第二台公路車PROPEL
在Propel快速賣出的情況下,我自然開始物色新車。
這時的預算也再拉高,就在所有當時的國內外品牌看過一輪時,我突然發現一家只在網路上販售的德國自行車品牌「Canyon」。
一見鐘情的Ultimate爬坡車,便是我第三台的公路車。
而且我在碟煞還不夠普及的時期,在沒做太多功課大膽了選擇了碟煞公路車。
當然,那時買車有一個考量點是"單車日本縱貫"的計畫,而碟煞也能碟煞提供較好的煞車性能,長天數的旅行,氣候天氣都是我考量的因素。

Canyon跟其他常見的單車品牌不同,採用官網直銷的模式,沒有所謂的代理商。
所以在台灣相對較不常見,好處是不容易撞車,壞處是零件如果要補只能從官網買,
但運費與關稅是一大門檻,但這問題也相對簡單,只要花錢就能解決。
我是在Canyon只要有車的情況下運送其實相當快速。
從下定開始,從德國空運送到台灣大約三天就到桃園機場的海關了...
再來就是收到簡訊,照上面的步驟支付關稅,最後由UPS送到指定地址。





.jpg)
我剛進入社會工作的第一年就用自已的薪水買了一萬多元的公路車,也因為什麼都不懂,身邊也沒人在騎車,那時不知道是測量方式有誤,後來發現買到了台尺寸不太適合自已的車。
但也默默的騎了五年,那時的我雖然喜歡騎車,但也僅止於偶爾假日騎騎。就像一般入門的車友一樣,也從河濱開始轉移到山路騎乘。
第二台車是發現車架尺寸不合,加上自已覺得單車這項運動我已經騎好幾年了,也應該會持續下去,那就決定買台新車,就這樣我決定那時很紅的空力車Giant propel。
殊不知第二台車大約只騎一年半,這次更短的週期讓我又想升級...
不過考量這級距的升級,不如直接換台新車可能還比較划算。

在Propel快速賣出的情況下,我自然開始物色新車。
這時的預算也再拉高,就在所有當時的國內外品牌看過一輪時,我突然發現一家只在網路上販售的德國自行車品牌「Canyon」。
一見鐘情的Ultimate爬坡車,便是我第三台的公路車。
而且我在碟煞還不夠普及的時期,在沒做太多功課大膽了選擇了碟煞公路車。
當然,那時買車有一個考量點是"單車日本縱貫"的計畫,而碟煞也能碟煞提供較好的煞車性能,長天數的旅行,氣候天氣都是我考量的因素。

人生的第一台單車

第二台公路車PROPEL
在Propel快速賣出的情況下,我自然開始物色新車。
這時的預算也再拉高,就在所有當時的國內外品牌看過一輪時,我突然發現一家只在網路上販售的德國自行車品牌「Canyon」。
一見鐘情的Ultimate爬坡車,便是我第三台的公路車。
而且我在碟煞還不夠普及的時期,在沒做太多功課大膽了選擇了碟煞公路車。
當然,那時買車有一個考量點是"單車日本縱貫"的計畫,而碟煞也能碟煞提供較好的煞車性能,長天數的旅行,氣候天氣都是我考量的因素。
Canyon跟其他常見的單車品牌不同,採用官網直銷的模式,沒有所謂的代理商。
所以在台灣相對較不常見,好處是不容易撞車,壞處是零件如果要補只能從官網買,
但運費與關稅是一大門檻,但這問題也相對簡單,只要花錢就能解決。
我是在Canyon只要有車的情況下運送其實相當快速。
從下定開始,從德國空運送到台灣大約三天就到桃園機場的海關了...
再來就是收到簡訊,照上面的步驟支付關稅,最後由UPS送到指定地址。
最喜歡的還是每次騎到高處,看見底下景色時,喘著氣留著汗一邊吹著風的感覺了吧。





.jpg)
雖然沒參加太多的競賽,但每一次挑戰也是充滿各種回憶...
當然以賽事來說,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2020年的「Taiwan KOM Challenge」。
全程淋好淋滿,吃整天的雨水從原本就已經不容易的登山挑戰賽,
變成了天氣極差的超級慘烈登山挑戰賽。 過程雖然辛苦,
但事後回想也能說嘴一下 「我曾經參加過天氣最差的其中一屆Taiwan KOM Challenge...」
台灣真的有許多地方,是我在騎單車時才遇見的。
雖然說每一台單車都可以創造回憶,但也可以說因為喜歡Canyon的這台單車,所以讓我產生出動力去進行旅行。
這樣的動力就像你今天穿了件好看的衣服,就想出門拍照一樣。
只是我的攝影棚是在道路上。
人生中最重要的旅行也是由這台Canyon陪著我去完成。
在國外一個人的單車旅行,雖然有許多的不安或寂寞...
但認真說「只要單車在我身旁,就不會有不安的感覺。」
我們共享著從北到南的日本楓景,從寒冷的北海到還是很冷的九州。
(廢話..10月騎到12月,還是冷啦XD)
一路上的風景除了紅葉,也千變萬化。
日本還真的是......相當的很美呢.......
啊...一不小心又放了太多的照片了www(燦笑摸頭)
那台灣呢?
台灣的景色就不怎麼樣嗎...?
好像也不會耶...可能住在這片土地最久,所以才會感到麻木吧。
但是Canyon帶著我,讓我重新看見台灣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景色。
國外因為新鮮所以什麼都好有趣,台灣就像一個相處十多年的家人般,即使相處很久你還是會發現他的另一面,也會隨著時間改變,每隔一陣子到相同的地方,有的也會變。
這四年即使騎過一再而三的路,漂亮的時候也還是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
「誒!幹! 超美的耶!」
回過頭來想,景色一直都在,只是缺了份出發的動力。
而買了Canyon,換了一台自已覺得很美又帥的車,給了膚淺的我這樣的動力去旅行。
我把Canyon當成模特兒,讓他變成我攝影的主角,就這樣也就代表了我。
不管是第一台的雜牌單車或第二台Giant propel也好,都是有能創造回憶的地方。
而這就是這四年來,我與Canyon ultimate cf sl的紀錄。
2021.10.3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