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北進東出武嶺二日




通往台灣最高公路「武嶺」的路線通常會分成三種方向。

從南投埔里的西進、花蓮太魯閣的東進、再來是從宜蘭大同的北進。


不管是西進或是東進,相較於北進都算是較多人的選擇,畢竟北進是三條裡面相對距離綜合爬昇最多距離最遠的路線。


但以景色來說雖然都很美,我私心認為北進是三條裡景色最多樣化的一條。


從宜蘭大同開始,就有相當壯觀的河床景色,南山村的高山菜園,也有著不斷爬坡後轉變成啞口地形一段山與山間的缺口啞口地形,被山群繞的環山部落彷佛與世隔絕,沒有平地的果農聚集小鎮梨山,沿著合歡溪的中橫公路接到東進的最後大魔王大禹嶺,
才會抵達台灣與東亞最高的公路位置,武嶺。



從前年的KOM登山賽結束之後,2021年我回歸了對於騎車的單純想法。

對於那種,想完賽一次台灣最具有代表性賽事的目標,已經算是完成了,回到能繼續騎車的動力,還是在於「旅行」這件事上吧。
也因為有那陣子的稍為積極的小努力,現在體力變得較好的情況下,能讓我在單車旅行時能夠輕鬆一點了,也算是累積下來的好處吧。
雖然無法真的跟有在精實練車的車友比較,但對於旅行這件事更有餘力的享受。

只是這樣的心情在疫情的肆虐,總是難有真正的享受。不過我想當真的喜歡騎車時,一、二個不方便也不會是阻止自已想出發的決心吧!




冬季北進最麻煩的在於天氣這件事情了,有時你都提前安排好了, 如果下雨那就是毀了一切。

因為這次北進對我來說是想拍攝這條路的景色,但畢竟這條公路並不是條好撤退的路線,再者我的旅行幾乎都沒有保母車,冬季的高山如果是下雨,危險度就一定會大增,我自已是絕對會避開這樣的選擇。 

在不打算騎夜路的情況下,二天一夜的北進,「梨山賓館」是我唯一想挑的住宿。 


因為能在"agoda"上免費取消的便利,能在前幾天再做一次天氣的確認,
雖然會不會下雨預報也只是預...報,但至少還是能做為最後要不要出發的判斷...! 

也因為有過夜與下滑的需求,在想要最輕量化的情況下... 

我們決定兩天都穿同一套的車衣,反正應該是滿冷的, 「流汗的程度應該也不會夏天誇張吧...呵呵?」 


這次使用去年南部旅行WOHO Bikepacking裝備,也因為行李不多的情況,取消了尾包的使用,空間都拿來放下滑時的保暖衣褲圍脖等... 

讓重量都在車架中心與龍頭前端,可以讓爬坡時的感受較不拖一些。 

但上管換上了新款全貼合的版本。內部有硬板支撐,上管包的型狀變得更好看。 
這次最特別的嘗試就是,在整理行李時突然想到,可以用兩個龍頭水壺包,一個放水壺,另一個放鏡頭...! 

實現了一機二鏡能方便換鏡頭的可能,不過因為這樣沒有防水效果,所以我再用一個很低成本的方式,就是再放一個塑膠袋,遇下雨時能包起來簡單防水...


北進也是我對於武嶺最後的路線收集,雖然北進也有著97850、77850這種從台北出發更難更累的走法...

但比起挑戰,我更想去享受北進路線的美好,而不是被操爆的回憶(笑)

對於武嶺,已經有種不是太陌生的地方了,但這次北進卻是的一個完整的單車挑戰,曾經騎到思源啞口的我,對於之後的印象已經只能從多年前騎機車的印象來回憶,不過用來判斷實際上騎單車時所感受的坡度,是完全沒有用的...


就這樣在旅行前的規劃與旅伴的討論,直到最後一刻都還有各種多事的變數在發生...

但真的時機來了擋都擋不住,整個年前宜蘭最好天氣的那天真的被我們睹到。


此刻的我們正從宜蘭老家集合出發!



一早天還未亮,我們在宜蘭圓山的永和豆漿集合並吃我們的第一頓早餐後正式的出發。

中間因為遇到碼錶更新的問題,就耽擱到了一些時間,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的心情...

因為北部、尤其是宜蘭已經好像沒遇到像這樣的好天氣了!!
也因為晨景太美,才剛出發我就把相機掛在身上了。




伴隨著地平線上升的金黃色光芒天空,我們眼前的景色也漸漸的亮起。




從宜蘭早餐店算起,我們第一個補給站位在大同鄉的7-11「泰勝門市」,距離大約只有17公里...

也就是力氣還滿滿的狀態也不太可能會餓...但我們還是停下來,再做一次進山前的補給動作,不管是再吃一些或是買一些放身上。

因為接下來到南山部落幾乎沒有補給點,雖說如此我還是有安排一個北進可以說是必停的雜貨店(?待我後面再補充。


如果有騎過太平山或是北橫的朋友,應該會對這段風景有點印象。


台7線宜蘭大同線,不管是去或回,整條路不會有太明顯的爬升,甚至偶爾還會給你下降幾段,但這也是剛開始而已,保持輕鬆順踩不要太費力前進是這段的重點。(哪一段不是這樣說...)

這段公路的景色,我自已覺得在台灣算是滿獨樹一格的景觀,兩旁的山脈與中間遼闊的蘭陽溪,隨時可見遠方一層一層的山脈,如果太魯閣是峽谷地形,那蘭陽溪就是寬廣無比的河床地形。有時還會在河床上看見有越野車隊在奔馳著。





經過連結北部橫貫公路的叉路口,一邊是往明池森林遊樂園、拉拉山、桃園方向,另一邊「百韜橋」則是我們要繼續直行的台7甲正式起點。

友人「什麼?!現在才算開始起點。」

如果是單純一般的北進來說,這邊的算是起點....



很快的經過棲蘭國家森林遊樂園後 ,又來到下一個叉路口。 

左邊是通往宜蘭著名的賞雪聖地「太平山」,右邊對我來說就是正式進入中橫宜蘭支線了。
接下來到南山部落這段的坡度爬昇就會開始越來越明顯。


少掉了往明池、棲蘭、太平山的遊客車隊時,這段路來往的車子也有一種變少了起來感覺。

雖然騎起來會再更舒服一點,但偶爾菜車、工程車還是要多加的注意。



河床稍為變得沒前面這麼遼闊,但兩旁的山脈卻更近更高聳了起來。

這邊的景色不時穿插菜農的農地,有時我會覺得有一點北海道富良野的氛圍...
好啦其實地型是差滿的,但那一片片斜著的農地看過去倒也有幾分神似。




前面提到的從大同國小那的7-11「泰勝門市」到南山部落的全家「大同南山門市」將近有44公里是沒有所謂的一般補給點,所以中間的這間"麗華雜貨店",就是我覺得相當重要的休息站。

當然如果你有自帶補給,或是體力相當有餘的情況不休也是可以,但是.....

但是這裡的老闆有養很多貓啊!!

這就是我覺得必停的一個理由了,喝杯飲料,上個廁所,看一下貓不好嗎?



一月底山櫻花,也在山區開始隨處的綻放,雖然沒有吉野櫻的粉亮,但紅色的點綴也讓景色有著一絲春天的味道。



抵達有著美麗的名稱的「四季村」就能看見不遠處的南山部落,也代表爬坡的重頭來臨。

第一天我們從宜蘭市到梨山賓館,大致可以路線拆成"南山部落前"與"南山部落後",所以南山村就是我們第一天的一半,也是午餐設定。

而這個前半的重頭戲就在南山這邊,也許是路寬,看似不陡的路面,其實暗藏著不輕鬆的連續上坡。




也許是遇到剛採收完的季節,難得來到南山村幾乎看不到半顆高麗菜...

遙想第一次到南山,滿坑滿谷的高麗菜田景色,讓我印象深刻不已。

不管如何,當到看到這副景象時,就代表全家已經快到了...
說是如此,這段也是中餐前最辛苦的地方。




這次一同騎北進的友人是我從高中就認識的朋友,我們從那時開始就算是一起打電動玩online game,直到進了大學後都還是讀同一間大學住同個宿舍,甚至在大二之後也繼續在台北租房子... 
但在出社會後,我們漸漸有各自的生活,頂多就在FB follow對方這樣。 

沒想到因為單車,我們再度玩在一塊,但...車齡半年的他,雖然騎到這他覺得相當的辛苦,但不得不說真的也是很厲害了。 

這可是北進...有著相當有難度的路線啊。


終於抵達南山部落的中心,這有全家還有全新開幕的7-11, 
但...我們決定來個熱騰騰的便當啊! 

早在去年底的北高或是日常約騎,超商真的吃到不想再吃,有其他選擇當然就.... 

另外,這次有發現有一間漂亮的店「NIEN Brunch」,很難想象在這樣的高山農村中有 間看起來時尚的早午餐店,如果下次還有再來,我想我會吃吃看這家!






思源啞口的頂點就是一座涼亭,之所以叫「思源」,因為這裡是蘭陽溪與大甲溪的分水嶺,換句話來說,這邊的水可以說是供給了台灣東西兩側的分歧點,也才會有思源這樣的稱呼吧。

以前第一次環島時,對於台灣總是用一圈的概念再思考,宜蘭夾在台北與花蓮之間,但後來發現原來宜蘭跟台中也是相連在一起,並可以這樣跨越來往時,才有種「呃!原來台中離宜蘭這麼近啊!」。

但實際要跨越這個縣界,還倒不如繞半圈就是...(笑)



到這裡我們簡單的補給後,就穿上了外套,準備迎接今日的第一次下滑。

過了這裡,就會有一段較長距離的下坡,而接近武陵農場時再次轉為一段短距離的爬坡。
但心情上,不管是距離還是爬坡都算是過半以上了。





我們用中社來當比例,從思源啞口下滑後,會有一段愉快的時光,再來差不多會有個一個中社的爬升量約二百多公尺的上升,接下來就是再來一次開心的下滑時光到環山部落。

用中社來比喻,這樣在心情上會輕鬆很多,But....當你累的時候,中社也是不輕鬆啦.....






如果是開車也許會錯過這樣的景色,我心裡這樣想著。

因為靠近的車道護牆,往下一看,才看見被山包圍著的部落村莊。

我想應該還是差很多,且我也沒去過西藏,但我覺得有一點像是那樣的感覺,原來台灣有這樣景色特別的美麗村落時,心裡這樣感嘆著自已見識不足。


直到環山部落的7-11,都還是下滑的路段,就這樣這裡是我們設定的最後一個補給點。

再來就是要面對換算下來13公里約二趟中社的爬升,這樣聽起來好像不難...



隨著通過清泉橋後開始爬坡,天色也漸漸的暗了下來,冬季的山區總是天黑快速。

約傍晚六點就只能依靠路燈與攜帶的車燈來辨識道路了。這兩趟的中社也讓我們感到漫長........


我們從遠方就在黑暗中看見梨山的兩顆高聳發光的聖誕樹,彷佛告訴我們再一下下就到了。

但也許是累了,這短短的13公里,卻又是那樣感到漫長,但實際時間卻不過只幾了幾十分鐘而已。



但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也不會一抬頭就看見滿天的星星,距離上一次看見這樣的星空已經是不知道幾年前的事了。


最後的一公里以為已經要到了,看見聖誕樹就在我們頭上,結果硬生生繞了一個好大的彎才上到這裡,此刻的我們終於....終於可以開心的感動了!!

Day1的終點,就是在這聖誕樹前「梨山賓館」!




雖然路上很黑,滿天星空,但實際上才晚上七點左右而已... 

總之,我們在這最高宮殿拍下紀念後,本想直接進去check in,但發現原來這裡不是住宿的地方...只是餐廳,要從旁邊的路上去後面的住宿區才對。 

在櫃檯的親切接待下,也願意讓我們把愛車帶去房間內。 終於可以休息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此時的梨山氣溫只有8度,暖氣開起來!

在簡單的上傳strava與稍坐休息後,因為平日晚上吃飯選擇好像不多,還異想天開的打開「ubereat」看這裡會不會有人外送......


當然不意外的,根本就沒有wwww

如果在這裡外送也許會是獨佔市場....


好險梨山賓館的附近就有24H的"全家",已經不想再努力的我們,今天的晚餐就是吃全家大餐!
炙燒親子丼、花雕雞麵、唐揚雞、餅乾、奶茶給吃起來!!!



因為我們只有一套車衣褲,所以也利用洗澡的時間簡單的手洗,再用包浴巾大法脫水,晚上開著暖氣吹,早上起來時已經接近9成乾了,如果真的乾不了,剩的再用吹風機吹一下囉...

本來是想說忍個再穿一天不洗,冬天應該也不會流多少汗,但實際上...還是會流不少汗,最終還是決定洗一下好了...






差不多五點半的時間我們起床前往全家買早餐回房間吃,如果昨晚先買的話應該可以省去不少的時間...這樣想著,離開了溫暖的房間,外頭是只有氣溫8度的梨山。

回房間摸著未完全乾的車褲,再用吹風機補吹一下,喝著大瓶的鮮奶想醞釀讓身體輕量解放輕量化...結果在廁所還是沒有戰果(笑)

出門騎車總是會塞進不少的補給,如果晚上或隔天早上沒有排出總覺得不太對勁...

結果出發沒多久,感覺就來了,好險梨山的7-11就在眼前。


這樣一拖,搞到了快八點才正式出發


從梨山賓館到大禹嶺30公里的距離爬升700多公尺,但前三分之一是屬於愉快的平路與緩下坡,真正開始有在爬坡是在騎10公里後。

這條路屬於台8中部橫貫公路的路段,在梨山的另一頭能看見往谷關的字樣,不過中橫從921地震以來就一直處於修護階段,一般民眾是無法通行的,雖然期待通車的那天,只是這條路能要等到正式通車看來還需要再等等了。



這段路線可以說是幾乎景色都差不多,比較特別的是能聽見合歡溪流的水聲,沿著山壁前進有時還會聽到一點碎石的聲音,都會讓人有點心驚一下。

這條公路車少人更是少,但中間會有幾處果農的商店,也有能上廁所的地方,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但除此之外,就是這樣了。

比較意外的插曲是,會遇到一些汽車搖下車窗跟我們喊「加油」。
甚至想拿水果給我們吃,只是剛好補給都帶了,不想再增加重量,只好說謝謝,哈哈哈。

騎這種路時,最容易遇到其他人跟我們打氣,這真的會有一種很暖的感覺。

會讓疲勞的身心有一種精神回復,真是感謝。


穿過隧道,終於來到攻頂前的十公里「大禹嶺」。

來到這裡又是個決策點,因為我們最終要回到花蓮,所以評估自身的狀況,還是下滑將會是一個重點的位置。

因為今日的天氣沒有昨日來的好,越晚雨勢就會機率越高。
我把決定權交給了剛騎車不久的友人,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但...都來到這了,最後十公里也是最難的十公里....但只有身體自已最清楚。

我們的停損點時間本來是設定10點半左右,但此時已經十一點了。


拚了啊...都來到這了。


就這樣我們照原定計畫,要完成北進武嶺的成就。

我對於大禹嶺的印象是,在2020年夏季KOM挑戰賽那時騎過,這邊我下來牽了至少三至四次,所以面對這樣的難度我用最穩定的輸出方式慢慢爬上去。

曾經落地的陡坡順利的過了一個又一個,我發現現在的我有機會不牽車慢慢過去,從這邊開始我就跟友人說一聲後,就是各自獨立作戰的時間了,路只有一條。


相較於KOM賽騎了九十公里才開始爬最後的大魔王,但今天也有累積一定的疲勞與負載行李的重量,雖然龜速,但內心卻有一種可以不落地的可能。

只是無奈有些地方真的陡到要翻過去...還是給他落地了...


當你撐過小風口後,就會有一段小下坡到松雪樓,通過這裡就是最後的爬坡...

但無情的陡坡還是繼續產生,不知是陡的關係還是高海拔的氧氣較少,讓人呼吸更加急促,不過武嶺就在眼前了。


登頂! 

這也是我與新車Factor Ostro Vam的組合,第一次上到武嶺。 
也完成了西進、東進、北進武嶺的成就。



留下紀念後,在這裡等友人上來。

另外,推薦一下無印良品的攜帶式羽絨外套,真的是CP值很高的產品,雖然不是專門拿來騎車用的,但收起來的大小其實是可以放進車衣口袋的,我在6折的時候入手,只花了800元就有一件FP750的填充量,平常冬季拿來騎山非常的好用。

但因為他沒有雙向拉鏈,所以我選擇鈕扣式的版本,我的話不會全扣這樣比較不會因為騎車的姿勢而卡在腹部那。



當友人準備迎臨他第一個武嶺時,我早已在路邊準備好手機、相機,一邊拍錄一邊喊著撐下去!!

雖然他表示已經想再下馬休息了,但在這最後的那一刻,
他還是擠出全身的力量,衝抵武嶺!


GOALLLLLLLLLL!!!

恭喜!


作為一個攝影與單車的愛好者,一直希望能在這條路線上拍攝出結合的公路旅行作品。

但如果是自己一個人騎絕對是無法完成這次的攝影紀錄。

感謝友人傻傻的答應...

騎車才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好險他答應的那時,他還不懂這有多難...(笑





現在應該懂了...吧?



攻頂後的我們,並不能完全鬆懈...

因為在時間的壓力下,我們還有100公里的距離才會到花蓮市...
面對前面的大量體力消耗,即使接下來以下坡為主,還是得先補好熱量。

本來想說把身上的補給隨便吃一吃,但看到合歡山熱食部...還是身體誠實的進去...天呀,有熱熱的關東煮,香噴噴的肉粽真的太幸福了。

-
補給後也順便把帶的防風長褲、保暖外套給穿上,因為冬季從合歡山的長距離下滑預計會是很冷的情況,且更不幸的是,大禹嶺之後就開始飄起細雨了。

我們都有準備夠衣著,所以即使如此溫度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雨勢從關原加油站後更加的明顯了...


除了金馬隧道前的上坡外,全程幾乎都是下滑為主,但滑過數不盡的彎道。

因為雨地的關係,我們下滑的速度比較保守,也盡量遠離路邊,因為前陣子我才因為兩側的溼泥讓我摔車,也因為有那經驗這次騎車特別注意把車控在中間一點,有車來再視情況閃避。

這樣的路面下,速度與煞車控制,還有過彎的技巧變成了最大的練習時間。必須全程專心的操控著,長時間緊繃下來也讓人略顯漫長。


隨著傍晚時刻的到來,天色也漸漸的暗下...

在天祥前的八公里,道路幾乎是全暗了下來。靠著車燈與路面的貓眼石與反光板,我們繼續快速的下降。

面對黑暗的山路,這樣的經驗不只有一次,但太魯閣的峽谷地型緊著高聳山壁,在一些微光反射出的地貌,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在黑暗中所帶給我們的壓力。

不時還要注意路面可能的碎石,這樣的下滑必須比前面更專注。


通過了天祥,原本暫緩雨勢又隨之而來,所幸接下來的路段有著不少明亮與寬直的隧道,騎起來可以加速不少。

就這樣通過數不盡的隧道,我們成功安全的在七點離開山區,正式回到文明的懷抱!

只是太魯閣到花蓮市區的20公里大雨又是另一個虐人的故事了。


-
有時候在旅程前,我總是會擔心,會不會摸黑、會不會路上發生危險。

但實際上我總是會放大那麼微小的可能,不過當然我們要去一個遠一點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功課、備案、裝備,多放一點食物,多帶一件外套諸如此之類的。

最重要的是,還是評估好你的能力,循序漸進的讓基礎的體能增加,未必要多厲害,但至少你要有完成的計畫可能,而不是有勇無謀的進行,並且做好一些備案與告知你的朋友或家人。


實際上路,一定會很計畫有所不同...

但我想表達的是真的出發時,多半是我是很享受騎車這件事,且意外多半不太會發生。

因為常發生的話,就不會叫意外。
但你必須設想一下如果最糟的情況。

只是寫這樣的文章,有時還是怕讓一些人就去做了沒符合自已能力的事。
即使我們夜騎了,相對有伴有個照應在。



我在往南山村的路時,對友人說:
「真的要感謝你有來,我幾年前自已來騎時,
就一直希望帶上相機,在這段路上拍下有單車移動時的畫面。」​​​​​​​

能一邊騎車拍下一直想拍的路線,還有一起騎車旅行的同伴,還是從小的鄰居高中的同學,因為單車再重新交集起來,這樣緣份還真的是值得珍惜。



我在出發前幾天利用店到店寄了一些換洗衣物鞋子到花蓮火車站附近的7-11,想不到真的是全派上用場,全身又溼又臭,換上乾爽的衣服打包車子當晚回到台北時已經12點了。

明明中午還在武嶺,現在回到了溫暖的住處,洗了一個熱水澡後,
雖然充滿疲憊但內心卻滿足的入睡去了。


兩天的時間,用力的踩踏,看著北進的景色變化,每一刻都在跟時間賽跑。




但這就是騎車的樂趣。








冬春/北進東出武嶺二日
END.




留言

熱門文章